第一百八十七章 曾国藩欲投河自尽,北京城流言四起
第一百八十七章 曾国藩欲投河自尽,北京城流言四起 (第2/2页)得知了真正的情况之后,清军的高层们不由感到有些哭笑不得。
笑的是不过是一场误会,却让他们变成了如同惊弓之鸟的存在。
哭的是他们堂堂湘军,竟然沦落到了今天这种地步。
他们彼此感叹了一番之后,忽然有人意识到了什么。
“等一下,大将军是不是渡河之后,奔着新野去了?”有人发现了一个盲点,当即开口询问了起来。
听到这句话之后,一瞬间便垭口无声,没有来得及逃走的人面面相觑,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有人直接跺脚,当即道:“还等什么?!速速整军,追上大将军啊!”
“啊?赵兄,这大清都已经是日薄西山了,如今大明才是未来,况且大明可是咱们汉人的江山……”
“李兄此言差矣!咱们现在率军追上曾帅,拿下曾帅献给大明皇帝之后,岂不是大功一件?”
“诶?是也,是也!速速整军,拿下曾国藩,献给大明皇帝陛下!”
“……”
一时之间,整个溃兵们一下子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。
进而,原本垂头丧气的大清官兵们一瞬间变得兴致高昂,目光兴奋的集结了起来,打算朝着自己原本的老上司前进,前进,前进了。
不好意思曾帅,现在需要用你的脑袋来换前程了。
……
襄阳惨败,南方已经可以说是到了传檄而定的地步。
尤其是襄阳周围尚未被明军光复的城市,在得到了襄阳的准确战报之后,基本上已经毫不犹豫的准备喜迎王师了。
而在北方,大清帝国的都城之中,也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情。
一伙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八旗大爷凶悍无比,一路横冲直撞,杀了不少绿营兵,杀得包衣奴才们那是瑟瑟发抖,不知道是哪儿得罪了这些老北京的爷。
同时,还有几百个杀人不眨眼的鞑子潜入了北京,每天晚上都有巡逻的兵卒死于非命,可吓人了。
除此之外,还有几部大逆不道的小黄书,不知为什么,也同样在北京城流传了起来。
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太后和先帝、果郡王,孝庄皇太后、摄政王与太宗皇帝之间的故事。
这两者之间,都有第四个人。
前者是海宁的陈阁老,后者是大汉奸洪承畴。
当然,相比于当朝太后,孝庄皇太后简直是弱爆了。
听说现在的皇帝都不是爱新觉罗,是陈阁老的种,乾隆的大名应该是陈家洛!
这个消息在京城之中,流传的很快。
因为小黄书的流传比较快,在口口相传之下,近乎在整个北京城里都给传开了。
没办法,别的传播可能会慢,但这个绝对不会慢。
因此,一时之间,北京城风起云涌。
一方面,精通满洲语的大明八旗兵正在城中搞暗杀行动,人心惶惶。
一方面,天津陷落,数千大军陈兵北京城外,磨刀霍霍,打算杀入北京城,要了爱新觉罗家的命。
还有一方面,则是城中谣言四起,人心浮动。
当然,这三点都是朱厚熜采用的策略,能够最大限度分化北京城内防备力量的策略。
不过,出乎朱厚熜预料的是,在三管齐下之际,北京城内竟然诞生了新的传言,而且还是有关联的联动系列。
因为皇上是汉人,所以对城中的满人深恶痛绝,因此特地联系了明朝兵,就是为了杀光北京的满人,同时还派出了大内侍卫,专门暗杀那些尽职尽责的官兵……
除此之外,还有一大批证据被指了出来。
比如海宁陈氏的老宅中挂有两个乾隆所书的匾额,上面写有“爱日”和“春晖”的字样。这两个词语来自于孟郊的名句: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乾隆下江南,多次住在海宁陈氏家中,对陈阁老及陈夫人恭敬有加。
自乾隆继位之后,数次表现出对明末那些殉国的大明臣子敬佩,对包括洪承畴在内的诸多大明叛徒而感到不屑一顾,对于朝三暮四、朝秦暮楚的钱谦益更是感到十分的愤怒。
由此可见,这乾隆绝对是汉人,证据确凿!
当然,对于乾隆的身世,北京城内还有第二个版本,这个是比较被八旗子弟接受的。
第二个版本,是说乾隆乃是昔年嬛嬛老佛爷和果郡王偷情生出的孩子,这也是为什么老佛爷不愿意和先帝合葬,老佛爷又对果亲王多加照拂的原因。
而正好,当朝陛下似乎对先帝感情也不是很深刻的样子。
这不就巧了吗!
所以,无论是怎么样,乾隆似乎都不是雍正的儿子了。
而紫禁城内,乾隆已经气得身子发抖了。
“如今大敌在外,这些个混账东西,为了些许蝇营狗苟而算计来算计去!大清亡了,咱们满洲人的江山就没了,富贵也就没了,命也就没了!”
乾隆很生气。
他自然知道北京城是什么情况。
但没想到,敌人随便一个谎言,北京城内就有一群觊觎皇位的家伙推波助澜!
爱日?春晖?
那是圣祖爷下江南的时候留的!跟他又有什么关系?!
住陈阁老家?
笑话,他爱新觉罗·弘历这些年下江南,还不是谁家有钱去谁家?不仅仅是陈阁老,什么赵钱孙李、周吴郑王,他都住过!
而对殉国死节的敬佩、对弃明投清的唾弃。
这不废话吗?
当时乾隆哪儿想得到这大明朝又卷土重来了啊?
都大一统了,他当然要宣传这种正能量,想要让大清朝的臣子都像是死节的大臣一样,为大清朝坚守底线,不要当洪承畴这样的清奸,给敌人效力。
同时更重要的是,可以用这种方式把他们的名声搞臭,然后把汉军旗的一部人踢出去,大大降低财政支出。
这群人难道都不知道吗?!
乾隆的心很痛。
不过有一点,乾隆心中也是有些犹豫的。
自家皇额娘当年确实和十七叔相谈甚欢,当时乾隆不觉得,现在想想,好像确实有什么奸情的模样。
皇额娘还不愿意同先帝合葬,自己该不会真是十七叔的孩子吧?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