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7章 天山雪莲烧伤膏
第637章 天山雪莲烧伤膏 (第2/2页)雪莲烧伤膏,中成药名,主要成份是天山雪莲花、紫草组成。
具有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生肌收口的功效,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烧烫伤。
这种药膏后世已经成为了绝唱。
为啥?
1996年我国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,天山雪莲是唯一列入《中国植物红皮书》的雪莲植物,是中国国家三级濒危物种,国家文件已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。
说白了就是天山雪莲已经成为了牢底坐穿花,可能有人在偷偷采摘使用,但绝对不可能工业化生产。
后世市场上也有一种“复方雪莲药膏”出售,但效果就不咋滴了,当然这也成为中药没有效果的一条“证据”。
“用天山雪莲膏呀?”
季国平和其他助手听了还有点心疼,天山雪莲只有青藏高原高海拔的地区才有,产量不高,运输保存更是不易。
这已经不是贵不贵的问题了,而是来源太稀少,哪怕是东山医院存货也不多。
“老邓,天山雪莲膏咱们可不多了,这三个重伤员用起来,眼睛一眨就用完了,回去没办法交待呀。”
邓长乐铁青着脸:
“什么交待不交待的,现在病人都伤成这样了,性命保不保得住都要打个问号,人家越中医院的陈棋还在看我们的笑话,如果三个病人都死了,他的两个病人救活了,那咱们的脸就丢到全世界去了。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气来,拿出最好的药物和水平来,这一仗咱们不能输!”
大家一看邓主任都发飚了,也晓得了事情的严重性。
于是一瓶瓶珍贵的天山雪莲膏跟不要钱似的往病人身上抹去,一瓶药200元,一用就是10瓶。
当齐厂长听到抢救费用这么高的时候,也是咬紧了牙关:
“用,再多的钱我们也掏,给我用最好的药!”
裁判上帝这时候又出现了。
这一关双方应该是打平的,因为陈棋拿出来的是后世最经典的烧伤膏,而东山医院拿出来的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烧伤膏。
两者的疗效谁差谁好,这个还真不好说,所以只能算打平。
越中人民医院还是以2分领先。
抹了药膏后,补液还是在继续,烧伤补液的原则是“先晶后胶”。
晶体溶液包括等渗盐水、乳酸钠林格注射液、高渗盐溶液及其他含钠溶液。
胶体溶液包括血浆、白蛋白、适量全血或红细胞以及右旋糖酐、琥珀酸明胶与羟乙基淀粉等代血浆。
现在双方已经到了补液的第二回合,胶体液使用。
曾楚又来请示了:“邓老师,胶体液我们先补什么?”
邓长乐想了一下:“先上羟乙基淀粉,然后马上跟越中医院去协商,我们需要大量的白蛋白和血浆。”
“血浆呀?”面对东山医院的医生,陈棋听到后眼珠子开始乱转了:
“曾同志,血浆我们越中医院也没有多少呀,你瞧我们自己的病人现在也在等血浆制品呢。”
曾楚到底年轻,一听就急了:
“这可怎么办?没有血浆病人完全支撑不了呀,要不陈院长你再想想办法,实在不行就发动全院职工献血呀。”
血不够了,首先的就是让医务人员献血,医生们护士们可真是吃了大亏了,而且这种献血是无偿的。
等医务人员被抽干了,这才会考虑当地的部队,或者当地的大学生。
现在救的是越钢厂的工人,越钢厂3万多职工,这么大一个群体还要别人帮着献血?看不起谁呢?
陈棋也坏,当然不想自己的职工吃苦头了,于是悄声提议道:
“曾同志,人家越钢厂有3万多职工呢,随便来个百八十人就足够你们用血了,人家齐厂长可是说了,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救伤员,你去跟他说,让他把越钢厂的工人师傅都拉来,让他们自己人献血。”
曾楚一听有道理,人家自己单位的人总是要出力的,于是又跑到了病房门口。
“齐厂长,齐厂长,现在病人需要大量血浆制品,越中医院的库存已经告急,需要有人献血,要不你回去组织组织工人师傅们,最好来一些工人献血。”
齐厂长一听,这是小事呀,不就是献血嘛。
“行,没问题,需要我拉多少工人来?”
这年头的工人也没几个知道自己血型的,所以为了以防万一,曾楚决定来个“狮子大开口”:
“要不你们先叫100人来献血吧,毕竟不是谁的血都合格的。”
血型不符合不能用,有传染病的不能用,有慢性病的血也不能用。
齐厂长一听大手一挥:“100人咋够,先拉300人过来,血你们尽管抽,我的工人你们一定要救活。”
陈棋躺在门后面听得直乐,这下丁新娟母女的用血也有着落了。
因为抽血工作肯定是需要越中医院的护士们抽,抽来的血还要越中医院的实验室检查、血液室分类再加工。
这一转两转,到底抽了多少血,用了多少血就是一笔糊涂账了。
陈棋趁机“贪污”一些工人的献血也是神不知鬼不觉,顺便还可以替丁新娟母女省下一大笔钱。
八十年代血液是可以买卖的,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中的主人公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。
还有个文楼县,咳咳,不能多说,高耀洁教授为此还被迫流落海外。
总之卖血赚钱,也是一部分穷人赚钱的手段之一,老百姓卖血可以赚钱,你医院卖血同样需要翻几倍的价格,一般人承受不起。
(我说的是八十年代,不是现在,咳咳,狗头保命。)
陈棋这是准备逮到一只羊薅羊毛,准备薅得跟葛优似的。
越钢厂的工人还是很团结的,听说自己的工人危在旦夕需要献血时,呼啦一圈来了足足500多号人,很多人都是自愿来的。
越中医院马上安排10多个小护士上台抽血。
随后一袋袋血制品源源不断送往检验科和血液科……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