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七章 黄巾之乱
第二百二十七章 黄巾之乱 (第1/2页)公子便连线众女议事,吴颖将收集的信息说与大家听。
中平元年(184)一月,“太平道”首领张角准备聚徒众起义。
其弟子唐周向朝廷告密,正在洛阳(今河南洛阳东北)的大方首领马元义被捕,车裂而死。
于是,灵帝命三公、司隶校尉追查皇宫及京师奉事张角之道者,诛杀千余人,又命令州郡捉拿张角等人。
黄巾各部攻打郡县,焚烧官府,地方官纷纷逃窜。
旬月之间,天下四处响应,京师洛阳震动。
三月,帝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,率左右羽林、五营将士屯于洛阳都亭,增修兵械,捍卫京师。
又在洛阳周围幽谷(今河南灵宝东北)、太谷(今河南洛阳东南大谷口)、广成(今河南临汝西)、伊阙(今河南洛阳南伊阙山)、钖辕(今河南偃师东南轘辕山上)、旋门(今河南荥阳西汜水镇西南)、孟津(今河南孟津东北)、小平津(今河南孟津东北,为古代黄河重要渡口)等八关设置都尉各一人,率兵捍卫京师洛阳。
公子将圣旨的情况告与大家,让吴颖多收集情报,核实史记是不是真实的事,吴颖整事后便报与公子。
次日,吴颖来报,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,所以被称为“黄巾”或“蛾贼”。
张角自称“天公将军”,张宝、张梁分别为“地公将军”、“人公将军”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。
他们烧毁官府、杀害吏士、四处劫掠,一个月内,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。
黄巾军势如破竹,州郡失守、吏士逃亡,震动京都。
目前帝已下诏各地严防,命各州郡准备作战、训练士兵、整点武器、召集义军。
公子升殿议事,文左武右,坐了满满一圆桌。
详细地说明了一下情况,征询大家的意见。
公子想借黄巾军练手,快速扩充地盘夺取人口,以达到解决三国人口危机的目的。
可是将问题一摆上桌面,众人是各有各的意见。
魏延带着一班武将认为政局不稳,外戚专政,宦官专权,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,花费巨大,徭役兵役繁重。
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,民不聊生。
这时我们打义军,是不是与主公的政治理念不符么?
是不是得民心,还望主公三思。
杨茂彦却担心朝廷腐败、宦官外戚争斗不止、边疆战事不断,国势日趋疲弱。
又因全国大旱,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。
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,纷纷揭竿而起。
他们头扎黄巾,高喊‘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’的口号,目前是中原百姓,无不应及号令者。
我们北上,一是得不得民心,二是兵马粮草如何补充?
车宁与马静却认为汉之气数未尽,虽是连年灾害,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。
这次起义者,都是壮年之人,老弱病残是上不了战场的,近四十万人。
一是我不去,别人就不打了么?我去还能少死点人。
二是,别人收编这些个劳力,中央对地方控制越来越弱,那么得到这利益的人称霸之时,还能不打我们?
方致和阮远这次倒是出奇的统一,分析了目前大唐国力。
指出战争是拼国力和意识形态的事物,这样的情况下,战争损耗太大,一来不利于发展,二来风险太大。
并指出失败的后果,是大唐没有能力承受的。
所以建议喊喊口号、就在家门口转转就算了。
众口难调,这个家要怎么当呢?
说好的民主,可是按这个会议的说法,皆是各执一词,说得都有理,这要怎么办?
这个时候的公子爷,可是焦头难额了,屋漏偏逢连夜雨。
这个时候吴颖也来电说,与剑奴商量了一下,意见是不能过早暴露实力,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